我国将实施九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,事关中国安危
央视网消息:发展经济的前提是保护好绿水青山。我国6月11日正式发布《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,将划定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、黄河重点生态区(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)等七大重点生态功能区,并在基础上实施九大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,总投资额超过3万亿元。
规划提出了我国要建设七大重点生态功能区,分别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、黄河重点生态区(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)、长江重点生态区(含川滇生态屏障)、东北森林带、北方防沙带、南方丘陵山地带、海岸带,并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情况,部署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九大工程。
规划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,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,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、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,提出了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、黄河重点生态区(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)、长江重点生态区(含川滇生态屏障)、东北森林带、北方防沙带、南方丘陵山地带、海岸带等“三区四带”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,并根据各区域的自然生态状况、主要生态问题,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生态要素,部署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九大工程。
规划提出,到2035年,通过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,全国森林、草原、荒漠、河湖、湿地、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基本绘就。森林覆盖率达到26%,森林蓄积量达到210亿立方米,天然林面积保有量稳定在2亿公顷左右,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0%;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,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%;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640万公顷,75%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;海洋生态恶化的状况得到全面扭转,自然海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%;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%以上,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,围绕推动《规划》落实到位,明确加强党的领导、加快法规制度建设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,细化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、重大工程投入机制、发挥生态资源多重效益等方面的支持政策,是指导各地推动实施各项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重要依据。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《规划》明确的重大工程体系和政策体系,坚持“一张蓝图绘到底”,加快构建系统完整的重大工程规划体系,优化一体化的综合治理体系,创新可持续的生态工程建设管理体系,积极推动《规划》任务举措落实落地,确保各项重大工程实施起好步、开好局。
九大生态系统构成了中华家园的主要环境骨架。《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-2035》,是几千年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全面的大手笔工程计划,也是世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一大杰作。
我们的古老中华家园,风雨沧桑,生生不息,目前承载着14亿中华儿女的生存基业,每年向全社会贡献百万亿级的经济社会价值,而且还将继续向小康和更高生活质量的社会出发,环境生态的承载能力需要不断地提升和改善。
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域包括西藏、青海、新疆等相关地区,涉及国土面积330多万平方公里,占到了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。
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储存有世界最大的水资源库,号称亚洲水塔、中国水资源生命线,是世界上最多的高原物种宝库。
近年来,青藏高原出现了罕见的气温升高,特别是珠峰出现了冰川融化、冰盖线上升,很多数万年冰雪覆盖的地区重新裸露,给人类敲响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。如果再不抓紧保护和修复青藏高原的基本生态,将引发青藏高原无可挽回的生态溃变,产生可能涉及到整个中国、亚洲甚至是世界的生态大灾难。
总之,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是中华家园的总水塔区域,也是中华家园最后的生命保障线,任何时候都要像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一样,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。
另外,黄河重点生态区是中华家园的老家和起家根本,是中华家园的发源地。
黄河重点生态区每年的土地流失和沙化、退化十分严重,有统计数据显示,每年黄河流域的国土损失面积达数个中等县级区域的国土面积。黄河由过去的母亲河开始变成了风沙起源地、灾害发源地和生态重灾区。
黄河再不保护和治理,天理不容。中华家园应该让黄河母亲休养生息,不能再无止境地索取。
另外,长江重点生态区是中华家园的“围墙”;东北森林区是中华粮仓的“护栏”;北方放沙带是中华家园的“屏风”;南方丘陵山地带是中华家园的“安全门”,海岸带是中华家园的“墙基”。这些生态区域共同构成了中华家园的安全屏障,一样都不能少。
通过这次全面规划,系统修复,必将使中华家园的国基更强,国土更美,蓝天更蓝,未来更有发展。